
你听说过世界语么?如果听说过又是否试着学习过呢?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有这么一家小学,他们把世界语深入到教学当中,甚至登上了国际讲坛。
因世界语登上国际讲坛
今年,在日本京都龟冈市举办的第四届东亚世界语教学研讨会上,一位中国小学校长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本次会议研讨世界语教学法与实施策略、世界语应用推广等问题,来自中、日、韩以及越南、俄罗斯等国家的50余名世界语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
作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世界语教学和应用推广的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柏杨树街小学校长魏玉斌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开幕式当天,魏玉斌用流利的世界语作了题为《世界语在我校》的报告,原本规定半个小时的报告时间,由于各国学者纷纷提问,被延长至了45分钟,柏杨树街小学世界语特色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引起关注。
据悉,早在2010年8月,世界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教学研讨会在柏杨树街小学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韩国等国内外多名专家和世界语者。活动为期十天,学校教师与学生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在2014年的柏杨树街小学第二届世界语文化周上,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有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多个国家的团体及个人发来了贺电。其中有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金砖国际总协调人克罗塞蒂;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主席米雷伊;欧洲世界语民主联盟秘书长斯坦尼斯拉夫等。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世界语教师协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来了贺信。
其中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金砖国家工作组总协调人雷纳托·科尔塞蒂博士在来信中表示,正如你们所理解的,世界语不单纯是一门语言,它伴随着对更加公平的世界的一种理念。谁也不应该坚持关于他自己思想的绝对真理,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分析批判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换句话说,这些正是通过简单易学的国际语言世界语来传播的理念的核心要素。
世界语文化活动周的“前世今生”
2014年12月15日—12月22日,以“平等友爱,多元共存”为主题世界语文化周在太原市柏杨树街小学隆重开幕,这是该校从2008年开设世界语课程后举办的第二届世界语文化周。
开幕式上,孩子们贴着五星红旗和世界语绿星旗帜的小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孩子们用嘹亮的世界语歌声同时也是稚嫩清脆的童声呼喊出:“Ni amas Esperanton, Ni amas mondon”(我们爱世界语,我们爱世界),本届世界语文化周在柴诞日(12月15日,柴诞日。世界语的创造者波兰犹太人柴门霍夫出生在这天。)拉开了帷幕。
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1887年在印欧语系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作为一种拼音文字,世界语具有发音规范、音调优美、语法简洁、单词易记并蕴含丰富表现力的特点。因而,世界语自产生以来,就被公认为是学习欧洲语言的桥梁。然而,在我国,尽管学习或曾经学习过世界语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万,上世纪80年代更曾风靡一时,但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世界语了解甚少,交流和使用更是为数不多。
2008年,柏杨树街小学校长魏玉斌在其《抓住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让世界语进入中小学课堂》一文中呼吁:“把世界语引入基础教育课程完全符合当前课改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那时起,柏杨树街小学就将世界语引入课堂开始付诸实践。当时,从事小学语文教改多年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魏玉斌基于对世界语的了解,清醒认识到,开展世界语教学活动,对于探索省时高效的外语教学途径、树立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品味都有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多次召开校务会、行政会和教师大会,在领导班子、教师、家长和学生间建立了开展世界语教学的一致共识。
柏杨树街小学从2008年开设世界语课程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到学校讲学参观。
在实际的教学与对外交流中,学校认识到世界语本身所包含的和平友爱理解包容的理念是现成的德育资源,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平友爱理念,以及提升学校现代的办学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师生们把柴门霍夫诞辰日确定为世界语文化活动周开始的一天。
2013年冬季,柏杨树街小学举办了首届世界语活动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学校组织进行了世界语选修课、组织世界语专题讲座、进行世界语普及教育,以及世界语言及文化情况介绍等。“为什么要创造世界语”、“柴门霍夫的一生”、“国际间的语言问题”、“除母语之外你还会什么语言”等问题的讲解和互动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校长魏玉斌在活动闭幕式上以汉语和世界语两种语言作题为《冬天里的春天》的演讲,更是把“开放、理解、包容”的理念像春风一样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
转眼到了2014年,第二届世界语文化周上,围绕“平等友爱,多元共存”这一主题,学校举办征文、绘画、手抄报、选修课、文化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举办面向家长的知识讲座。力图通过这种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未来走向世界奠基。
“在挖掘世界语的教育功能的同时,学校还将它体现于外显文化上,营造浓郁的富有世界语特色的文化气息。学校的主色确定为绿色,这不仅仅是因为教育是春天里的事业,也不仅仅因为挺拔向上的“柏杨树”精神,更是因为世界语是绿色和平与希望。学校的教学楼、大门、以及墙裙等都是以绿色为主,走进校门就会沉浸在充满生机的绿色当中。学校的标识,如教学楼的索引,班牌,名人名言,三风一训等都用汉语世界语两种语言。走进柏杨树街小学就如同走进世界语的国度,到处充满着绿色向上的气息。”柏杨树小学校长魏玉斌表示。
让世界语深入教学
世界语本身是一种国际辅助语言,其教学实践必然需要走出校门。
在教学过程中,柏杨树街小学多次派人走出去学习国内外教学经验成果,邀请国内外世界语学者进校讲学,同时积极外聘世界语老师,加强师资力量。目前学校已经有6名获得KER等级考试的世界语老师。
采访中,柏杨树街小学校长魏玉斌告诉记者,那时他深知,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极强。因而,学校最初从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开设世界语,然后逐渐拓展到每年从一年级抽取一个班到现在一到六年级都开设世界语课程的教学规模,并以李威伦教授编著的《现代少儿世界语》为主要教材。在每次开设课程之前,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校长魏玉斌亲自作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世界语,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实施体系,柏杨树街小学还启动了“世界语作为小学外语教学的导引性语言”的校本课题研究,课题包括世界语对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世界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导引性语言的研究、探索“1+2”的语言教学模式,该课题以其前瞻性和科学性被列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第二批课题。
在柏杨树街小学,世界语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课程,更是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渠道。
走进该校,绿色的校门,绿色的墙裙,都充斥着世界语彰显和平与希望的色彩诉求。而学校的标识、班牌、名人名言、三风一训等都以汉语和世界语两种语言表述,营造了浓郁的世界语特色文化氛围。同时,柏杨树街小学还积极开展以“世界语”为主题的活动,开设世界语兴趣班,组建少儿世界语合唱团,组织家长培训和世界语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世界语的兴趣。
让人侧目的是,柏杨树街小学的世界语教学不但成为一种常态,更深深影响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定位和思路。2010年,学校提出“精品化、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化”的办学思路,2013年学校全面改造后对“三风一训”进行了调整,凝塑成“正直向上、开放包容”的校风、“童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的教风、“勤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和“以笃实的态度 成明日的事业”的校训,其办学思路的“国际化”和校风明确的“开放包容”都是世界语教学为办学理念带来的深刻改变和更新。
谈到学习成果,校长魏玉斌在采访中说到,其实我们很难在一周时间里学会世界语,但通过学习这门语言明显的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大的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至少对世界语的内在理想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促进人类之间的友好和理解。这对于心怀大志,愿为人类做些有益事情的少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世界语无疑是你们把理想付诸现实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世界语更加有益于人类之间的协作、交流。
如今,世界语教学已经成为柏杨树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品味的标志和象征,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世界语教学先进单位”、“世界语教学研究基地”等称号。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见到了柏杨树街小学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自从学校开始学习世界语,他见到了来自许多国家的人们,更重要的了解到外国人竟然也如此友善,而且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咱们真的不同等等许多内容,“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出去见更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东西,了解世界更多的文化”。学习世界语,这是学生最纯真的想法,也是对学习世界语成果的最高评价。(记者 赵立亭)
上一篇:世界语大会